范源濂,(1875-1927),字靜生,1875年生,湖南省湘陰縣人。近代教育家。早年就學于長沙時務學堂。戊戌變法失敗后流亡日本,入東京高等師范學校學習。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回國,在北京任學部主事,并創辦法律學校和殖邊學堂。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部次長、中華書局總編輯部部長、北洋政府教育總長。1917年與蔡元培等人組織中結職業教育社。1923年赴英與英政府商洽將庚子賠款用于教育事業;貒,歷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中華教育文化基金委員會董事長、南開大學董事、北京圖書館代理館長。曾多次到美國考察教育,并邀請外籍學者到中國講學。 一生致力于教育事業 1909年,范源濂與梁啟超等組織尚志學會,在北京開辦尚志法政講習所,聽講者不收學費,經考試合格者,發給畢業證書。后來,天津、保定亦仿效開辦了同類學校。他又多方籌集大量資金,正式開辦尚志法政專門學校,設立尚志醫院,編篡《尚志會叢書》,翻譯《哲學評論》等國外法制名著數十種出版發行,邀請西方哲學家杜威、羅素等來華講學。1909年在北京辟柴胡同創辦“殖邊學!,開設蒙藏語言文學、地理、測繪、英語、俄語、政法、商業、外交及歷史等課程,辛亥革命后改為蒙藏學院與蒙藏法商學院,歷年畢業學生服務西北者較多,深受民眾歡迎。他對尚志學會寄以厚望,勉勵同仁:“國運如此,如能人人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勇往直前,只有一息尚存,矢志不變,中國必有復興之日,凡我同志勉乎哉!” 他致力教育行政工作,二任教育總長,對中國現代教育事業的創立和發展頗有建樹。1905年任清政府學部主事,對教育事務的劃分,職責的規定,各省提學的任命,各級各類學校的規程,教學人員的考核,都作了細心規劃,嚴格要求,獎懲分明。1912年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次長時,與蔡元培等制定頒布《學校系統》及各類學校法令,逐步形成新學校系統。1916年任段祺瑞內閣教育總長,曾召開教育行政會議,撤銷原《教育綱要》,重新制定、頒布大學章程,并按專業分科。1920年任靳云鵬內閣教育總長,公布招生資格,制定招生章程,實行按專業分科,著手漢字改革,公布國語注音字母。先后赴美、英交涉庚子退款問題,主張將這筆款項用于發展中國各種科學研究機構和留學生補助經費,并建議在外國大學開設中國學術講座。1924年夏又任教育總長,未到職! 他一生從事教育事業,走教育救國之路,為中國現代教育事業的創立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是中國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董事、干事長。1926年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致力開拓高等師范教育事業。 和張伯苓等 一起創辦南開大學 提起南開大學的創始人,人們自然想到的是張伯苓、嚴修,然而當年與張、嚴二人一起創辦南開大學的人還有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范源濂。 作為南開大學的創始人、校董事會的董事長,范源濂對南開大學的創建與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早在清末范源濂就與南開校父嚴修私交甚篤,兩人同為近代著名的教育家,都積極倡導教育救國。1918年春,范源濂與嚴修等人率團赴美考察。此行更主要目的是與先期抵美的張伯苓會合,共同考察與研究美國各州的教育情況,特別是考察美國私立大學的組織與發展情況,為南開學;I辦大學部做準備。這年冬天,范源濂、張伯苓和嚴修結束考察同船歸國,胸懷教育救國大志的他們在船上便具體商談了籌辦私立南開大學的成立事宜。 歸國后,他們又成立了大學籌備委員會,緊鑼密鼓地“議籌備大學事宜”,范源濂以其德高望重的地位當選為籌備委員會委員。在當時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下,教育得不到重視,當時北京許多大學就因為拖欠教師薪水,許多學校面臨關閉困境。作為私立的南開大學在其創建的過程中,面臨的一個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教育經費的缺乏。范源濂一方面自愿認捐數萬元,為南開大學的創建解了燃眉之急;另一方面他又千方百計地募捐籌款,1919年3月31日,范源濂與張伯苓合請梁燕孫、曹洞田商議此事,4月中旬,又赴北京募捐。不久,他又與張伯苓和教育部司長張繼煦同赴太原,參觀全國運動會,為私立南開大學募捐籌款。經過多次辛苦奔波,他們的努力終見成果。 1919年5月,南開開始興建大學校舍,擬訂校章、規劃系科和組織招生,9月錄取了周恩來、馬駿、張平群等96名學生。9月25日,舉行大學開學典禮,私立南開大學正式誕生了。作為學校創辦人,意氣風發的范源濂在開學典禮上作了精彩的發言。私立南開大學實行董事會(校董會)下的校長負責制。范源濂與嚴修等人一起當選為學校董事會董事。 1920年3月,南開大學組成新的董事會,范源濂繼續當選為董事。1921年南開董事會改選,范源濂當選校董事會的董事長。作為南開大學董事會的董事、董事長,范源濂不僅要考慮學校的資金來源問題,還要維持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南開大學組織開展了多種學術講演活動,這正與范源濂所認為的教育應該傳播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素養的思想相符合。他主張“訓練”學生,要課上課外同時進行。而南開大學主張學術自由,各種學術演講不受任何限制,這客觀上豐富了學生的科學知識,有利于各種學術觀點的交流和學校學術研究的開展。另外,作為民國時期著名的教育家,范源濂多次為南開師生做精彩的演講。如1923年10月,南開大學舉行校慶紀念大會,范源濂作了題為《第一次大戰后的歐美教育及其特點》的演講,介紹了歐美各國教育發展的情況和特點。由于他學識淵博,有數度游歷歐美各國的經歷,以及自身豐富的興辦教育的經驗和較為成熟的教育理論,因而他的演講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南開周刊》描述“范先生甫自海外歸來,所見極多,演說辭極有意義!” 1927年12月23日,范源濂在天津不幸逝世,享年52歲。噩耗傳來整個南開為之惋惜,張伯苓在南開大學秀山堂為他舉行追悼會,并親自致悼詞,沉痛悼念這位學校創始人。作為南開大學的創始人,范源濂這位為南開大學的創建與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教育家,南開人不應將其遺忘。 與蔡元培的君子之交 1912年3月,唐紹儀組建內閣時,繼續讓蔡元培做教育總長。蔡元培想從中退出,并舉薦范源濂出任。范源濂聽說后,立馬致電唐紹儀:“聞內閣教育部職,將以濂承其乏。作育新民,責任重大,自維才德,萬不克勝,敬乞立收成命。蔡孑民(蔡元培)先生品學崇優,萬眾欽服,務祈設法慰留,至為切禱!奔热环对村猿,蔡元培只好留任。 不過,蔡元培很賞識范源濂,希望能招他做副手,還前后兩次造訪。當時,蔡元培是同盟會員,而范源濂是共和黨員,兩黨互有矛盾。蔡元培對范源濂說:“現在是國家教育創制的開始,要撇開個人的偏見、黨派的立場,給教育立一個統一的智慧的百年大計……教育是應當立在政潮外邊的。我請出一位異黨的次長,在國民黨里邊并不是沒有反對的意見;但是我為了公忠體國,使教育部有全國代表性,是不管這種反對意見的……我之敢于向您提出這個要求,是相信您會看重國家的利益超過了黨派的利益和個人的得失以上的!狈对村ケ徊淘嗟恼\意感動,應允出任次長。 到了教育部,一主一副,彼此的教育理念并不一致。比方說,關于普通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孰輕孰重,雙方就有爭議。范源濂說:“小學沒有辦好,怎么能有好中學?中學沒有辦好,怎么能有好大學?所以我們第一步,當先把小學整頓!倍淘鄤t認為:“沒有好大學,中學師資哪里來?沒有好中學,小學師資哪里來?所以我們第一步,當先把大學整頓!睜巵頎幦,最后是把兩人的意見合起來——從小學到大學,都要整頓。 蔡元培后來憶起這段往事,不無滿意:“(民國)元年我在教育部時,請范君靜生(范源濂)相助,我偏于理想,而范君注重實際,以他所長,補我之短!彪m然共事的時間不算太長,卻是和衷共濟推誠合作。當年7月,蔡元培辭職,范源濂改任總長。范源濂說,“蔡前總長對于整頓教育之辦法,首重社會教育,蓋共和國貴在人人有普通之智識,本總長當接續進行!痹诮逃康拇髸,他同樣鄭重聲明:“教育宗旨及行政大綱,業由蔡總長宣布或規定,悉當遵行! 辭職后的蔡元培鑒于國內政局擾攘不安,萌生了去德國深造的念頭?墒,他拖家帶口,又手頭拮據。想到德國萊比錫大學教授普萊西正在委托教育部物色兩名中國留學生去他主持的世界文明史研究所進行合作研究,于是寫信給范源濂,希望取得一個公費名額。以蔡元培的條件,當然是不二人選,范源濂很快成人之美。當年秋天,蔡元培偕夫人及子女去了德國。 后來,出任總長的范源濂想讓蔡元培回國執掌北京大學?筛`國大盜袁世凱占據著大總統的寶座,蔡元培又早已宣布與他絕交,還“至分明”,當然不肯答應。只是,袁世凱并沒有風光多久,在他死后,國內政局出現轉機。1916年7月,范源濂聯合教育界眾多名士呼吁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電辭殷切:“國事漸平,教育宜急,F以首都最高學府,尤賴大賢主宰,師表群倫。海內人士,咸探景仰。用特專電敦請我公擔任北京大學校長一席。務祈鑒允,早日回國,以慰瞻望!眰中誠意,一如蔡元培當初邀范源濂。 數月后,蔡元培從海外歸來,風塵仆仆。身邊不少親友勸他不要率爾銜命——舊式北大,一無是處,科舉積習的流弊,晚清末世的頹風,讓這所處在歷代帝都的學府腐敗透頂,爛到流膿。如果整頓不力,反毀清譽。然而,對于蔡元培來說,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機緣,他希冀通過整頓教育達到改良社會的目的,放手一搏,盡心盡力,是成是敗,聽天由命。而最終的結果眾所周知,蔡元培著手收拾北大這個爛攤子的第一天,便是他一生中最輝煌歲月的開始。 十余年后,范源濂逝世,蔡元培悲痛不已,送上一副挽聯:“教育專家,猶憶十六年前推誠共事;科學先進,豈惟數百社友痛惜斯人!憋@然,對范源濂的為人和成就,蔡元培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