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公元1812年-1885年,清代著名政治家] 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陰人。生于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舉人,后3次參加進士考試均落第,遂絕意科舉,留心農事,研究輿地和兵法。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進入湖南,左宗棠應邀先后入湖南巡撫張亮基和駱秉章幕府,為鎮壓太平軍出謀劃策。咸豐十年(1860年),由曾國藩保薦,以四品京堂襄辦皖南軍務,左宗棠收集王鑫“老湘軍”舊部,增募新兵,組成約5000人的“楚軍”,開赴江西與太平軍作戰。次年三月,升太常寺卿,襄辦江南軍務。十一月間,太平軍攻克杭州,浙江幾乎盡入太平軍之手,巡撫王有齡自縊死,左宗棠接任浙江巡撫。上任后,借助英、法干涉軍力量,于同治元年(1862年)先后收復寧波、慈溪、余姚、奉化等地。次年正月,率兵進占金華、紹興。四月間,升為閩浙總督,仍兼浙江巡撫。同治三年(1864年)二至七月,左宗棠率軍又連克杭州、湖州,浙江重為清軍所有,因功被賞加太子少保銜,封一等恪靖伯。 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太平天國的天京(今南京)陷落后,侍王李世賢率領江西境內20余萬太平軍,于九月間經廣東進入閩西南,連克武平、永定、龍巖、平和、云霄、漳浦、漳州等地,全閩震動。左宗棠聞報,立即調集官兵2萬余人,分3路入閩:西路由浙江按察使劉典帶領,從江西撫州、建昌直趨汀州;中路由浙江提督黃少春、副將劉明珍帶領,從浙江衢州趕赴延平,并由延平道康國器率所部直趨漳州;東路由廣東提督高連第帶領,從寧波乘船到福州,然后由興化、泉州前赴漳州。左宗棠本人在十一月間由浙抵閩,就閩浙總督之任,指揮圍剿太平軍。 起初,太平軍在福建民眾支持下,曾在漳州萬松關和汀州上杭、連城之間的南陽、新泉一帶重創清軍。左宗棠深感棘手,后因太平軍內部矛盾,康王汪海洋不聽李世賢指揮,戰局迅速轉為對清軍有利。自是年十二月至次年正月,清軍先后攻陷永定、龍巖;同治四年(1865年)二月,又陷南陽、白沙,迫使汪海洋率部向廣東方向撤退。與此同時,左宗棠部加緊圍攻李世賢踞守的漳州,并在淮軍郭松林等部配合下,于四月二十一日攻陷漳州府城,旋又連陷平和、漳浦、云霄、詔安等地,太平軍-全數撤離閩境。接著,左宗棠又入粵節制閩、粵、贛三省清軍,繼續追剿太平軍。十二月間,在廣東嘉應州(今梅縣)圍殲太平軍南方余部,共殺死太平軍將領700余人,士兵“首級可數者萬六千”。左宗棠以功被賞戴雙眼花翎。 同時,左宗棠對抗清的福建民眾也極其兇暴。曾下令剿辦各州、縣“土匪”,在漳州、同安、詔安、云霄、永春等地-義軍,僅云霄岳坑一地,被殺義軍、百姓就多達數千人。 左宗棠就任閩浙總督后,大力整頓吏治,先后奏革一批玩忽職守和貪贓枉法的官員。同治四年(1865年)六月,疏陳福建鹽務積弊,主張“改行票運,厘課并抽”。試行效果好,半年內鹽課收入,“已抵前此一年及一年半之數”。 同治五年(1866年)正月,左宗棠由粵返閩。三月,就清廷擬“借雇外國輪船緝捕海盜”事,上 書總理衙門指出:“借不如雇,雇不如買,買不如自造!睘楦淖儭叭瞬僦鄱医Y筏”、“人跨駿而我騎驢”的落后局面,五月十三日,又上疏請求“購機器、雇洋匠”,在福州馬尾設廠試造新式輪船。獲準后,便親自到馬尾山下踏勘,購買農田200余畝作廠址,聘請法國人日意格、德克碑分任船政局正、副監督,具體規劃興建鐵廠、船槽、船廠、住宅等工程,并決定設立“求是堂藝局”(即技工學校),培養造船技術人才和海軍人才。建造機器輪船在當時是新事,國內無人勝任,因此左宗棠委托洋員日意格、德克碑負責技術指導工作。并同2人明確約定:5年之內,除教造大小輪船16艘之外,必須教會“中國員匠能自行按圖監造,并能自行駕駛”。同年十一月,左宗棠調任陜甘總督,受命鎮壓捻軍和西北回民起義,便薦舉原江西巡撫、時在福州守制的沈葆楨出任“總理船政大臣”,而自己仍關心船政建設,曾同一些企圖阻撓船政的頑固官員作斗爭。一年后,在沈葆楨具體領導下,船政局正式開工,到同治(1862~1874年)末期和光緒(1875~1908年)初年,建成當時遠東規模最大的機器造船工廠。 同治六年(1867年)春,左宗棠督師入陜,采取“剿捻宜急,剿回宜緩”的方針,先后剿滅捻軍和西北回民起義。以功于十三年(1874年)七月晉升為東閣大學士,仍任陜甘總督。 其時,中亞浩罕汗國軍官阿古柏統兵入侵中國新疆,建立“哲德沙爾”(意為七城汗國) 政權;沙皇俄國也在同治十年(1871年)出兵強占中國伊犁地區,新疆局勢日益嚴重,清廷舉棋不定。直隸總督李鴻章借口整頓海防,主張放棄新疆;左宗棠力主規復,認為此時若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寇進尺,不獨隴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烏里雅蘇臺等處恐亦未能晏然”。清廷最后采納左宗棠意見,于光緒元年(1875年)三月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左宗棠克服種種困難,揮師入疆,到光緒三年(1877年)十一月,全部肅清阿古柏 勢力。緊接著,疏請在新疆設立行省,并論收回伊犁之事。光緒六年(1880年)春,正當左宗棠部署兵力,準備用武力收回伊犁時,清廷為避免中俄沖突,竟于七月間下詔召回左宗棠。 左宗棠于光緒七年(1881年)正月回到北京,奉命主管兵部事務。九月出任兩江總督。光緒十年(1884年)七月,法國侵略者襲擊福建馬尾軍港,炮轟福建船政局,同時騷擾臺灣。清廷-對法宣戰,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福建軍務。十月,左宗棠抵達福州,積極布防,組織“恪靖援-”東渡臺灣,為抵抗法國侵略作出貢獻。光緒十一年(1885年)七月二十七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臨終口授遺折道:“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遺恨平生!”死后謚文襄,生前奏稿、文牘和詩文,由其子孫輯成《左文襄公全集》。 左宗棠相關 ![]() ![]() ![]() ![]() ![]() ![]() ![]() ![]() ![]() ![]() ![]() ![]() 人物關系: 老師: ![]() 同學: ![]() 經歷歷史事件: ![]() 相關院校: ![]() 同年(公元1812年)出生的名人: ![]() ![]() ![]() ![]() ![]() 同年(公元1885年)去世的名人: ![]() ![]() ![]() ![]() ![]() ![]() |